欢迎访问这里是星空体育官网!

星空体育

News新闻动态

您当前所在位置: 星空体育 > 新闻动态 > 企业新闻

AI化能否给可穿戴设备续上半条命星空体育入口

发布日期:2025-03-14  浏览次数:

  在2025年的CES大会上,AI眼镜成为一个新亮点,百镜大战成为一道新风景,有评论者甚至认为,AI眼镜可能会在未来的十年间取代手机,成为一个新的现象级产品。在可穿戴设备经历了数次“狼来了”的故事之后,人们不禁反思,这次是不是真的?

  AI眼镜及其他可穿戴设备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也不是第一次爆火。早在1953年,小说家 Stanley Weinbaum就在小说《皮格马利翁的眼镜》中描述了VR 眼镜;1968年,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Ivan Sutherland 发明了最接近于现代VR设备概念的 VR眼镜原型。

  到2012年4月份,谷歌就发布了谷歌眼镜(Google Project Glass),具备了手机的部分功能。一经推出,这一产品就被认为“跨时代科技”,然而,之后的三年多时间里,谷歌眼镜在市场上的表现乏善可陈,到 2019 年,谷歌正式宣布关停谷歌眼镜相关的云端服务设施,谷歌眼镜也被坊间称为谷歌有史以来最失败的产品。

AI化能否给可穿戴设备续上半条命星空体育入口(图1)

  2016年VR/AR概念大火,甚至被称为VR元年,然而,由于体验、续航、重量、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在往后的几年中,星空体育平台VR/AR没有持续走红,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并没有成为一种现象级的产品。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元宇宙概念爆火,沉浸式社交游戏Roblox等成为新热点,坊间对VR/AR等设备寄予厚望。根据Omdia的调研分析,2021全年消费级VR头戴式设备销量将会达到1250万部。投资公司Andreessen-Horowitz的合伙人、Facebook的前员工Jack Soslow也提出,2021年Oculus Quest 2(Meta旗下的VR头显设备)的销量约为810万部[1],超过了xbox(约为800万部)。当时,市场数据统计机构Counterpoint发布的预计,扩展现实(XR)头显的出货量预计将从2021年的1100万台增长到2025年的1.05亿台,增长约10倍。

  然而,现实的打脸马上来了,2021年成为了XR头显的最后高光时刻,到2024年,XR头显出货量虽有所增长,但其出货量仍未能超过1000万台,离作为一种现象级设备仍有很远的距离。

  智能可穿戴设备指可以直接穿戴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饰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智能设备,它是基于人体自然能力或环境能力,通过内置传感器、无线通信、集成芯片、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实现用户信息交互、人体健康监测、智能问答及生活娱乐等功能的智能设备。

  可穿戴设备产生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1975年美国Hamilton Watch推出Pulsar手表,这是第一款计算器手表。之后,可穿戴设备不断演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计算平台。2007年之前,可穿戴设备主要侧重于信息交互与离线年fitbit成立,可穿戴设备开始与大健康领域紧密融合,侧重于健康信息收集与分析,从而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期。

  然而,可穿戴设备也未能成为一种新的现象级产品,近几年增长进入到平稳阶段。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达到5.34亿台,同比增长20%,达到历史峰值。之后,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一直徘徊,不复有之前迅猛增长的态势:2022年首次下降,仅为4.92亿台,2023年虽较上年有所增长,但仍未达到2021年的峰值。2024年,受人工智能与可穿戴设备的全面融合,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继续保持增长(6.1%),预计将超过2021年的峰值水平。

  从表面上看,在个人计算设备领域,5亿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因为根据调研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PC出货量才2.453亿台,对比2023年仅增长了1.3%。可穿戴设备无论是在总量上,还是在增长率方面,都远远超过了PC。

  然而,分类别看,耳饰类可穿戴设备产品占比最大,占比超过六成,且通过与AI的融合(如翻译功能的融入),成为2024年增长的主力;智能手表由于缺乏与AI的深度融合产品,在2024年首次出现同比下降(-3%)。这一现象说明,可穿戴设备行业的确需要新鲜概念与新鲜故事。

  2022年以来,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成为了数字经济领域的超级概念,可穿戴设备天然与人工智能有着密切联系(如语音交互),因此,搭上人工智能的便车,就成为了可穿戴设备的新鲜故事。

  从可穿戴设备行业来看,经过前些年的快速增长,近几年已进入平稳阶段,需要新的产品以及新的技术赋能使其进入到新增长阶段。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的《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1.4亿台,同比下滑1.0%。从可穿戴设备的增长趋势来看,IDC预计2025年的增长将放缓至3.9%。

  由于大语言模型的特点,人工智能首先与耳饰类可穿戴设备产品进行了深入融合,这主要是在耳饰类可穿戴设备中融入语音交互、会议纪要、多语言翻译等人工智能功能,从而成为可穿戴设备中的新明星。

  根据Canalys发布的报告,2024 年第三季度,全球个人智能音频设备市场总出货量逼近 1.26 亿件,同比增长15%。国内 AI 耳机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AI耳机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长 763.3%,销售额同比增长 1447.2%。

  其次是新产品的持续出现,推动重新第二增长曲线。其中一个现象级的产品是AI眼镜。

  2023年10月,依视路-陆逊梯卡(Essilor Luxottica)与Meta合作发布了Meta Ray-Bans智能眼镜,到2024年底,该款眼镜全球销量(不包括中国大陆)达到200万副。Meta Ray-Bans支持Meta AI语音助手功能,具备实时翻译和场景分析等强大功能,是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穿戴设备的典型创新。在2024Q4业绩会中,Meta对AI眼镜寄予厚望,认为其可能会成为迈向数亿甚至数十亿出货量的起点,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迭代,也将重构AI智能眼镜,从而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以DeepSeek为例,其DeepSeek的多层次模型架构与开放式接入大幅降低了AI使用门槛,包括AI算力、续航的消耗以及成本,因此将允许更多硬件设备给用户提供AI功能。也就是说,基于DeepSeek这一类模型的智能眼镜,使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概念,而真正成为其产品的一个功能。

  随着Meta Ray-Bans的成功,很多厂商都推出或准备推出AI智能眼镜。从中国来看,灵伴科技(Rokid)发布的Rokid Glasses重量仅49克,能实现实时翻译等功能,惊艳了全球。而其他顶尖的厂商,如小米、三星、Meta 等,也计划在2025年推出革命性的产品。

  从人工智能产业本身发展来看,当前人工智能技术进步非常快,但是其产业应用等方面仍有所不足,对社会经济的价值并未完全体现出来。人工智能急需一场与硬件设备的联姻,使其快速走向产业化。

  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 (Satya Nadella)近日与Dwarkesh Patel(知名科技播客)的访谈中谈到[2],当前,人工智能基本上没有产生任何价值。因此,我们应该关注人工智能是否正在创造现实世界的价值,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像通用人工智能(AGI)这样的奇思妙想。

  人工智能要广泛应用到社会中,需要与现有的产品或产业深度融合进行普及,而可穿戴设备这种具有极大普及潜力的产品,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将推动“人机交互方式的革命”,对人工智能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可穿戴设备将重新定义我们与数字世界互动的方式,将网络世界的信息与物理世界无缝链接起来,可能成为下一个个人计算平台,从而引发人类-赛博空间-物理世界信息与计算连接方式的革命,并为人工智能找到一个杀手级的应用。

  可穿戴设备的全面AI化为行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AI的深入融合,也会带来新问题。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问题。可穿戴设备的全面AI化,甚至要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平台与交互平台,这意味着设备在硬件性能方面要有大幅度提升,不论是计算能力,还是通信能力,都要有质的飞跃。

  虽然当前芯片技术在计算能力等方面,已能够满足可穿戴设备的要求,但是重量、续航等方面,仍存在着不少的技术难题。尤其是现在很多可穿戴设备都是基于Android开发的,其前期开发难度较低,兼容性好,也有利于后期迭代升级,但Android系统本身的功耗问题,会给可穿戴设备续航带来问题,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其次是产业生态问题。现有的可穿戴设备基本上都是基于手机系统开发的,这降低了开发的软硬件要求,但也带来了可穿戴设备过分依赖手机生态的问题。从未来发展看,可穿戴设备如果需要独立发展,生态建设是一个大的问题。以VR/AR产业为例,在过去的十年间,一直被业界看好,但真实市场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未能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

  再次是数据隐私问题。可穿戴设备具有大量的传感器以及交互设备,既能够收集机主的大量数据,也能够收集其他人的数据。例如,AI智能眼镜配备了摄像头、麦克风等数据采集设备,在公众场合使用时,可能会侵害他人的隐私。欧盟已紧急立法要求AI眼镜必须配备物理遮挡摄像头功能。

  科技进步一直以解放人类为目标。随着人类进入到智能时代,计算设备已成为人类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技术进步持续解放人类的大脑和双手,让计算智能设备更无感地融入到我们的经济生活,就是新设备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从整体上看,随着技术的持续进步,可穿戴设备行业已步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

  一是应用场景不断扩展。除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健康领域之外,可穿戴设备将在教育、国际交流、娱乐、老年等领域进一步扩大应用场景,从而加快普及速度。

  以老年人为例,2024年60岁及以上人口31031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2023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5.6%,银发经济将快速发展。可穿戴设备在健康管理、安全监控、日常照料、情感陪伴及个性化服务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潜力,为老年人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生活方式,还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将是可穿戴设备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

  又如,在国际交流场景下,可穿戴设备具备了多种语言实时翻译功能,能够为国际交流提供更便利的条件。

  另外,可穿戴设备在一些专业领域(如工业生产、体育训练、医疗)将拓展应用场景,从而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二是技术持续进步。可穿戴设备涉及到芯片、大模型、电池、通讯等多种技术,还需要实现设备的轻量化与无感化,这要求技术持续进步。

  以电池为例,可穿戴设备在算力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势必要求电池技术的持续进步才能够实现,可以说电池能量密度和低功耗技术、轻量化产品,对可穿戴设备的快速普及应用起着关键核心作用。

  三是数据隐私制度将进一步完善。这包括对可穿戴设备所收集的机主相关数据采用加密、匿名化等技术进行保护,以防止个人数据泄露。

  在产品设计方面,要嵌入隐私保护等设计理念,例如,对扬声器、麦克风等进行私密设计,以确保声音相关的安全。为了确保环境数据安全,要在可穿戴设备方面设置相关提示,例如,在智能眼镜上配备显眼且无法被轻易遮挡或忽视的拍摄提示装置,如高亮度的LED指示灯、声音提示器等。当开启拍摄功能时,能及时向周围人发出明确的提示信号。另外,要确立数据隐私保护的标准和规范,明确可穿戴设备使用的隐私规范,以及相应的责任体系等。

  苇草智酷(全称:北京苇草智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是一家思想者社群组织。通过各种形式的沙龙、对话、培训、丛书编撰、论坛合作、专题咨询、音视频内容生产、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以及每年一度的苇草思想者大会(原名互联网思想者大会),苇草智酷致力于广泛联系和连接科技前沿、应用实践、艺术人文等领域的学术团体和个人,促成更多有意愿、有能力、有造诣的同道成为智酷社区的成员,共同交流思想,启迪智慧,重塑认知。

标签:vr设备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86 1434 51294

微信咨询
返回顶部
X

截屏,微信识别二维码

微信号:weixin88888

(点击微信号复制,添加好友)

打开微信

微信号已复制,请打开微信添加咨询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