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1-30 浏览次数:
作者:陈刚、曹越(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陕文投集团文化数字创新发展研究院主管)
当下,影视文旅存在开发运营成本高、产品研发周期长、热点更迭速度快等痛点,束缚着产业发展进程。如何解决这一痛点?近年来,VR(虚拟现实)大空间兴起,顺应了数智技术发展、文化产业变革、数字经济转型的发展方向。VR大空间让观众们徜徉在一个空旷的场所里,通过佩戴VR头显,化身为虚拟故事世界中的数字形象,与故事人物一起上天入地、跨越古今、成长探险,感受到地面颠簸、冷风吹过、花香沁人等真实世界才有的体验。这种新业态探索影视表达新样态,致力于构建交互式沉浸体验新场景、拓展影视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驱动影视文旅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消失的法老》VR大空间登陆上海、成都等地,让人们不出国门就能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古埃及文化的神秘。自开幕以来,现场接待参观者几万人次。由于观众热情高涨,上海站多次延展。这个项目受到大众欢迎,激活了业界对VR大空间的发展热情。2024年我国基于原创IP的VR大空间项目已经超过100个。
目前,这些VR大空间已经在很多领域彰显出发展潜力。比如,它可以拓展影视IP多元化应用,让观众在虚拟现实场景中重温影视作品中的经典画面,与喜爱的影视角色对话,参与剧情衍生故事。《唐朝诡事录·西行》国潮沉浸剧场、《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依托同名古装剧IP创作,带观众在大唐盛世中跟随影视角色,破解剧情衍生谜案。《封神三部曲》《流浪地球》《解密》等电影工业巨制也有望在VR大空间中构建电影故事衍生的虚拟现实视听奇观。
VR大空间也可以推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将名胜古迹进行VR数字化扫描重建,使观众不必亲身前往,通过在VR大空间观看影像,就能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比如,《永恒之美·巴黎圣母院》沉浸式VR体验项目让观众“走进”巴黎圣母院,感受其从中世纪到当下的变迁,“近距离欣赏”火焰式拱顶、玫瑰花窗,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之美。《奇遇三星堆》沉浸探索展基于三星堆遗址中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能让古蜀国的珍贵文物“复活”,与观众“对话”。
VR大空间还可以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传承创新。《秦潮觉醒》沉浸式探索体验的故事里,观众化身科学考察队员前往秦岭地区,调查近期坠落的陨石。在这里,他们看到了古老的兵马俑,也看到真龙、穷奇、神龟等神话故事里的奇珍异兽。这种以兵马俑及《山海经》为创作素材,深度融合历史、科幻、探险等元素的做法让观众眼前一亮。《数字一大·初心之旅》大空间VR沉浸式体验展重现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场景,让观众“亲眼”见证一大会议召开的全过程,领悟伟大建党精神。
VR大空间在内容层面不断拓展的同时,在技术层面也逐步走向成熟,进一步丰富人类感知能力,改变影视产品形态。尤其是近年来在AI技术的赋能下,VR大空间以沉浸感、交互性、主动式数字化全感体验改变传统影视的观影方式,将观众从被动接收者转变为积极参与者,甚至成为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较于传统影像以二维平面展现三维空间的想象真实,VR大空间能给观众带来全方位、沉浸式的身心“真实”体验。新技术可以持续优化虚拟现实场景,使其更接近于现实世界人们感受到的模样,让观众获得更真实的观感;还能让观众在虚拟世界中拥有与自身行动同步的“数字”身体,和故事里的人物握手、聊天,一起冒险,甚至决定情节走向,获得具身性在场体验。比如,在《苍兰诀》VR全感剧场中,观众能跟随小兰花遨游水云天,拾取虚拟道具,伸手“施放仙法”打败“太岁”;在《汉阳孤军》VR沉浸体验展中观众通过穿戴VR体感服,能真实感受战争故事中中弹、碰撞、触电等模拟感官反馈,获得实时交互的真实体验。
不仅如此,在传统的观影方式中,观众坐在影院的座椅上,以固定视点观看作品。电影创作者主要靠画面景别、景深、焦点和运动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通过蒙太奇剪辑来构建叙事的时空逻辑。VR大空间则将主动权更多地交给观众,使他们成为遨游在虚拟世界中的“自由剪辑师”。比如,《无限 The Infinite》大空间沉浸体验项目以250小时实拍高清VR素材,精准复刻国际空间站真实场景。观众可以随时走出空间站眺望宇宙、跟随宇航员学习适应失重环境,主动以不同姿势、不同角度自行探索每一处细节,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和立体的文化认知。目前,人工智能、脑机接口、眼动追踪等技术方兴未艾,为VR大空间持续不断地注入活力,使场景更加逼真、行动更加自由、交互更加智能的模式和作品成为可能。
数字资产是指以数字形式存在、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包括数字版权、数字艺术品等多种形式。影视产业的数字资产主要集中于IP版权、虚拟制片、形象建模、场景特效等领域。当前,数字基础技术平台技术不断完善,成为电影虚拟拍摄、VR制作、游戏开发的通用工具,从源头上打通了数字资产流通壁垒,模糊了传统产业边界,重塑了影视文旅融合产业集群,使融合影视叙事、文旅场景、游戏交互为一体的VR大文娱产业体系成为未来发展趋势,多消费场景、多市场覆盖、多产业交织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将逐步形成。
具体而言,VR大空间可以推动传统电影院空间的功能转型。1895年,法国电影先驱者路易斯·卢米埃尔和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的咖啡馆放映电影,这个咖啡馆可以视为电影院的雏形。20世纪50年代,好莱坞电影摄影师莫顿·海利格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VR体验设备,尝试打造VR影院。但无论如何变化,电影院都没有突破屏幕播放、观众坐在座位上观看的基本形态。而当前VR大空间以空旷的空间、VR头显的新形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让业界看到了电影院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尤其是近两年,VR大空间开始由同一项目巡回临展式的展演模式,向多片源更替、固定地点选择性放映的影院模式转变,使一种文旅产业与电影院线融合发展新业态初步成型。很多从业者已经看到VR大空间在电影院形态创新上的发展潜力,开始尝试建构VR大空间影院甚至院线,并试图通过AR(增强现实)技术的介入,让观众在获得VR虚拟现实体验的同时,可以在现实场景中看到虚拟信息,进一步打造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无缝衔接的XR(扩展现实)融合产品。这些做法也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2024年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期间,西安市出台《培育打造XR产业链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以内容创作为核心,以XR技术为驱动,电影、文旅等行业为融合方向,建设“XR影厅影院群”,全面打造沉浸式电影体验之都。
VR大空间还推动了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转型。文旅产业具有重资产、长周期、高运营成本的特点。因为文旅项目不仅需要包括土地购置、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开发和运营维护等在内的大量资金,而且从规划到运营需要长时间的开发周期。但VR大空间却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衍生出轻资产、短周期、高投资回报的数字文旅新模式。在新模式下,观众不必来到景点现场,只需百元级消费,就能在VR大空间里获得多角度、近距离观赏“美景”的体验,大幅度降低了旅行成本。VR大空间还可以让中国数字文旅项目“走出去”,向外国人展示中国,为国际旅游、文化传播铺设崭新路径。比如,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旅游的一张名片。《尘封的帝国—秦始皇陵》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1∶1高精度数字建模兵马俑及已发掘的相关文物,全景式展示秦始皇陵地下王国。该项目拟于2025年启动全球发行。
总之,VR大空间兴起是影视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契机。我们可以通过将影视文旅资源数字资产化的创新路径,促进其文化价值的释放,打造影视文旅产业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引擎。这不仅能丰富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更能让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让年轻人在科技创新中“挑大梁”,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在技术攻关中敢于给他们压担子,并对他们可能遭遇的失败给予一定的宽容度。
国家医保局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情况。据介绍,自成立以来,国家医保局已连续7年开展药品目录调整工作,累计将835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谈判新增530种,竞价新增38种。
第二届链博会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增先进制造链展区,从研发设计、新材料运用、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智能制造及高端装备等四个方面,展现全球先进制造领域从前端设计到终端产品应用的全产业链。
持续打造服务农民生产生活和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综合平台,当好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奋力谱写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根据规划,中国计划202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关键技术攻关;2027年左右发射3颗先导试验卫星,开展下一代新技术体制试验;2029年左右开始发射下一代北斗系统组网卫星,2035年完成下一代北斗系统建设。
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一道看似难以跨越的鸿沟——科技人员通常不熟悉市场、经营和生产,企业经营者往往搞不懂前沿科技。
在光通信系统中,硅基调制器是信息传输与处理的关键一环,是整个电光信息转换的“心脏”——信息经过这个枢纽来去、流转,高效搭上光的“顺风车”,奔赴不同目的地。
“这是智能滴灌系统,能根据土壤湿度自动调节灌溉量,既让植物不缺水,又能节省水资源。星空体育APP”日前,星空体育APP在重庆市大渡口区慧泉小学,一群小讲解员正在向大家讲解智能滴灌系统的奇妙之处。
11月27日10时,朱雀二号改进型遥一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空,将搭载的光传01、02试验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走进永川区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一个巨大的视屏映入眼帘。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电子地图及城市各领域管理问题处置进展,大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监测、分析和处置,整个永川区的城市运行状况一目了然。
近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同心县河西镇旱天岭村,记者看到一座座农家屋舍的外墙都装有一台设备,连着地埋井,旁边还放着三块光伏板。迎着寒风,记者走进村民康凤英家,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教授董二宝课题组联合香港城市大学副教授于欣格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光栅结构色的触觉感知新方法。
清晨,夜晚的寒气还未完全消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十六团新开岭镇的青蟹养殖基地旁就围满了人。随着一声令下,捕捞工作正式开始。工人们熟练地捞起蟹笼,一笼笼肥美的青蟹被拉上了岸。
26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的“中国天眼”(FAST)脉冲星科学研讨会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1月,FAST发现脉冲星数量已突破1000颗,超过同一时期国际其他望远镜发现脉冲星数量的总和。
记者张晓华从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26日,国产首颗全电推通信卫星——亚太6E通信卫星正式在轨交付印度尼西亚。该卫星可覆盖印尼全境,为该国提供高性价比的高通量宽带通信服务,助力其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纳光子学与材料国际实验室杨建军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有效解决了金属表面极端拒水性持久保持的关键难题。这一突破不仅为超疏水领域开辟了广阔前景,还为基于原子尺度调控的高性能材料表面设计与开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思路。
曾经,王大军口中的这片地,长期被海水倒灌浸泡,干涸后的土地泛白龟裂,土壤含盐量最高达14‰,酸碱度接近8.5。”牛玉生说,新技术适合规模化施工,创造了低成本、高效率、肥效持久、快速施工的盐碱地改良新模式。
科学的传播对象不是少数人,是全体公民,要分门别类地对不同的人群,如青少年、农民、城镇劳动者等,有的放矢地开展科普工作。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相得益彰……”两三分钟五六百字的开场白,其文风是科学性与普及性,知识性与趣味性的高度融合;是数学与文学,科学与艺术珠联璧合的典范。
近年来,各地高校主动加强与科研机构、企业的紧密合作,积极参与并主导重要科研平台的建设,成果颇丰。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构建融合育人共同体,着力增强创新能力培养。
当前正值森林草原防火关键时期,森林草原火险形势如何、如何针对性做好防范工作……记者就此采访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有关负责人。